作者:批八字网 日期:2020-12-25 10:27:30
现如今很多人辞掉体面的工作或是大学毕业后选择创业的人越来越多,市场份额那就那么大,你一份我一份,人多了肯定要竞争,有竞争力就会有淘汰,商场如战场适者生存。作为领导者在作出每一个决定时都要深思熟虑,给店铺和公司起名时公司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好的命名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那么该怎样给店铺和公司起名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
名字要这样取
为企业、店铺或产品命名可是一门大学问,这年头,要打出自有品牌、打响名号,第一步,得先取个响当当的好名字。
在国内,一般商家取名字,多半是灵光乍现,或者就以人以地为名,谨慎一点的,大都会拿去给专家讨教。其实,取名之前不妨自己先观摩分析一下同业命名的情形,集思广益先想几个好名字,再斟酌专家的意见作选择。
取名字的四个要素
若想求得一个让人拍案叫绝的好名字,必须掌握以下四个要素:
1、形象。配合营业内容,塑造企业形象。若卖的是地方小吃,店名不妨乡土朴拙一些,如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广州的“新荔枝湾”酒家;西餐厅命名讲求的是浪漫优雅,如“绿岛”、“蒙地卡罗”;精品店就强调精致时髦,甚至加入英文字样等等。笔者最欣赏的一个产品名字,是一个生发水的产品名字,叫 “新发现”,这样的产品命名简直就是妙不可言,脱发的人谁不想“新发现”呢?
2、利益。价值点、利益点附加愈多,愈能刺激商品销路。例如米饼取名“旺旺”、儿童食品取名“喜之郎”,而许多餐厅、酒楼命名均抓准了“喜事、幸福”点,取个好名字讨个吉利和喜庆,即是显例。如“幸运楼”、“喜运来”、“鸿福”、“大宏图”等,就连卡拉OK夜总会也起名叫“钱柜”。
3、易记。一些口语化的谐音,不妨多加利用,如榭榭———谢谢、巴黎站前———包你赚钱,或者易生联想的店名,如川菜馆最爱用峨眉、重庆为名,明白好记。再有如“JJ的士高”、“D&D夜总会”等。
4、节奏。念起来顺口好听,富节奏感,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必备条件,这样的名字非常有亲和力。如“新大新百货公司”、“白天鹅宾馆”、“健力宝饮料”等。
懂点历史掌故很有必要
起名还要懂一点国家的历史和法规知识,不然,起了名也不能用,广州就有过一个这样的例子。
在2000年夏末,有一家叫“福尔摩莎”的西餐厅正在装修中,这家坐落在广州火车东站旁的西餐厅有四五百平方米,据说老板是一位台湾人。
原来“福尔摩莎”是台湾的一个别称,是荷兰人统治台湾时期起的,含有侮辱的意味。这段历史早已尘封,对这段历史掌故有认识的人也少之又少,相信那个台湾老板也不清楚这个历史掌故。他之所以为他的西餐厅起这个名字,无非就是想让人们知道它是来自于台湾的而已。因为在世界各地也有许多台湾人开的餐厅叫“福尔摩莎”,笔者在香港就见到有叫“福尔摩莎”的餐厅。
店铺和公司起名要点:
【定位反应】
就是要求名字能让顾客“望文生义”,反映品牌所代表的品类或特性, 给人以专家品牌印象或正面联想,例如我们投资的“周黑鸭”“汤城小厨”“饭扫光”等品牌,就很容易传递卤鸭、汤菜馆、下饭菜的专家型认知;而且也有助于减少传播过程中被问“那是啥?”的概率以提高沟通效率,例如“农夫山泉”“鲜橙多”“周黑鸭”。又比如Coca-Cola初进中国时译为“蝌蝌啃蜡”,乏人问津,后来悬赏征集到具有美味联想的“可口可乐”译名后才风行民国。
名字的定位反应需与品牌实际定位一致,错误的定位反应有不如无。例如“俏江南”,强烈的定位反应是江浙菜。我在某购物中心观察到:想吃江浙菜的顾客进了俏江南一问是川菜,立即退出走进旁边的江南厨子,而想吃川菜的顾客,除非是回头客,否则多半不会进店,直接去了巴蜀风。曾与俏江南一位副总交流,他毫无保留地支持我的观点,说十多年了,俏江南仍要不厌其烦地向潜在顾客解释自己是川菜,造成营销资源的极大浪费。
定位反应除了品类和特性,还包括基于文化背景而在顾客心智中激发的调性和忌讳。手机品牌“小米”“魅族”“荣耀”“锤子”所激发的调性和价值感是不一样的。我坐过“银建”出租,印象颇深(看官:你这是淫者见淫)。还好打车是没有行为剩余的纯服务,如果一件有形产品叫这么个品牌名,当众使用恐怕需要一点儿心理素质。Gold lion最早进入香港市场时直译“金狮”,在粤语中听起来像“金输”,销售不畅,改名“金利来”后方成一时名牌。
假如当初米聊不叫“米聊”而叫“米信”,微信不叫“微信”而叫“微聊”,很可能就没有微信作为后来者的辉煌了。朋友深以为然,透露腾讯真的推过“微聊”但没有做起来。这便是“聊”字的定位反应妨碍了上班时间使用。我这算是成功地做了一次预言般的事后推断。
最后,追求定位反应要避免走极端,进入通用名误区,成了“去哪儿”,不加引号就会误读,而这种类型的名字在互联网企业中却是重灾区。这就引出起名的第二个要点:
【品牌反应】
就是说,哪怕顾客初次听到,也要一听就感觉是个品牌名而不是个通用词汇,才容易被当作品牌来记忆。如果有人谈论一个有品牌反应的名字,路人甲偶然听到那么一下,就可能产生品牌印象;以后见到该品牌时就可能冒出“噢~我好像听说过”的念头,其它条件相同时,熟悉感可导致优先选择。在惨烈的同质化竞争时代,这一丁点选择优势的马太效应说不定就让你的品牌最终取胜。